Printer-friendly:Press Ctrl+P to print
江憲治,加入由蔡孝德教練組成的力力男子籃球隊,基本功夫紮實,球技趨成熟。後開始本島與島外(金門)的勞軍之旅,以及國內(全國運動會、介壽盃、自由盃等)外(香港、菲律賓等)南爭北討的日子。傑出的表現,以21歲之齡榮獲民國48年「臺灣省體育優秀青年獎」,另也開始了他與女子籃球隊的故事。曾獲選中國電視公司「星期人物」節目的星期人物。
楊秋河,初中及高中時便已涉獵排球運動。成為國小教師以後,辛勤開墾,將排球的種子深耕臺南,最終遍撒全臺。被稱為「全能教練」,是因為自1966年開始訓練排球隊以來,訓練的組別橫跨了女子組/男子組、國小組、國中組、高中組、社會組、媽媽組到國家級球隊,訓練的對象性別不限、年紀不限、層級不限,只要經過楊秋河調教一番,均能有好表現,訓練球隊數十年來,所獲「教練獎」無數,便是最好的證明。
張麗珠,臺灣的舞蹈教育家、編舞者與舞者。曾任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現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立臺灣體育學院(現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臺灣省立新竹師範學院(現國立清華大學)、臺北市立體育學院(現臺北市立大學)舞蹈教職。其專長為現代舞、原住民舞蹈、舞蹈教育學、舞蹈史學、舞蹈創作理論與實務等。2020年榮獲中國文藝獎章(舞蹈獎)。
高庸早期是位多棲運動員,以籃球隊員起家,但涉獵範圍包括田徑、足球、排球、游泳、橄欖球等,且在多項比賽中屢獲佳績。因受到球王李惠堂感召後決意轉向足球。擔任足球教練期間,長期帶領國家隊及中華木蘭女足隊獲得優異的成績,也使中華木蘭女足隊享譽國際。2018年獲第2屆「臺灣足壇終身貢獻獎」。
葉憲清在學生時代開始接觸田徑後懷抱著國手之夢,因此在泰山國小服務3年後,便毅然決然的決定參加大專聯考,而且以插班考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1966年時,葉校長結束了前後14年的田徑選手生活,專心於教學及培育選手為主,並於教學生涯中包辦了國小、初中、高中、師專、師院以及大學,希望體現「體育學術實務化,體育實務學術化」的理念。 2010年榮獲教育部「學校體育終身成就獎」。
陳良嶋就讀臺北師範學校(現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期間熱衷足球和排球運動,均獲得優異成績。擔任嘉義市大同國小總務主任期間,將手球運動帶進臺灣,成為臺灣七人制手球的引進者。
廖幼芽一直以來推展土風舞不遺餘力,在民風保守的年代將土風舞帶入校園。後與其姊廖幼茹攜手致力於舞蹈創作的研究,創造許多口訣記憶與教學教法。 2013年榮獲「體育推手終身成就獎」。
陳景星大學時期專攻田徑及高欄,同時也對體操產生興趣,並開始自主訓練。回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任教後,經由崔連照教授指派擔任體操校隊教練職務,投入體操教學及組訓學校代表隊。在1969年獲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江良規教授的推薦,前往紐西蘭的基督教青年會(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簡稱YMCA)協助推展體育活動。希望在致力推廣體育活動的同時,能夠成為紐西蘭與臺灣之間的交流橋梁。
郭中興長期推廣射擊運動,1982年起讓我國重新加入各級國際射擊組織,恢復運動員參賽權益,並說服軍方捐地,打造出國家級訓練中心公西靶場。2012年獲外交部頒發「NGO國民外交貢獻獎」、2018年榮獲教育部「體育運動精英獎終身成就獎」。
吳萬福在體壇各項選訓工作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歷年來擔任重要選訓職務,包括「全國體育總會」強化委員主任委員、「全國田徑協會選訓委員會」召集人,亦曾任「國小體育教科書審查委員會」主任委員,負責教育部中小學體育課程標準的修訂。長期致力於學校體育之推展,2008年獲頒教育部教學的最高榮譽「推展學校體育終身成就獎」。吳萬福一生對於體育事業的執著與投入,永不懈怠;在退休後仍孜孜不倦地講習、著作與研究,論文、書籍量大質佳,領域橫跨教學、生理學、心理學等諸多範疇,為臺灣體壇典範。
學生時代的賀斌,展現了文武全才的魅力,在學生時代便擅長田徑、壘球及籃球,中學畢業後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就讀。而後賀斌女士隨丈夫至臺灣定居,任教於臺南女中(現國立臺南女子高級中學,以下簡稱臺南女中)及臺南師專(現國立臺南大學),並積極策畫臺南女中推動學校體育教學正常化,推展籃球、排球、壘球、田徑、游泳、舞蹈及射箭等。賀斌女士是少數在國際學術體壇活躍的體育領導人。在退休後依然致力投入十字弓運動的推動。
何國昭10歲開始拜師學武術,24歲加入宋江陣,日後獨當一面當起教練,全臺唯二的白鶴陣就是由他指導。此外,安南區周邊包括六塊寮、中州寮等宋江陣、內門宋江陣等,全臺數十團宋江陣,均源自於他傳授武陣功夫,甚至也走進許多大學校園教導宋江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