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專區

影片數:共有 23 筆資料
  • 田徑協會50週年 為下個世代邁進

    田徑協會50週年 為下個世代邁進

    影片說明 收合說明

    中華民國田徑協會50周年,11月25日晚間在喜來登飯店舉行晚宴,總統蔡英文受邀出席,現場也來了歷代的田徑好手,現場頗有世代傳承的意味。

    更多內容
  • 體壇領航者 張豐緒

    體壇領航者 張豐緒

    影片說明 收合說明

    張豐緒剛當選第1屆「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會長,爭取我國主辦1998年亞洲運動會,同時在體總改選會員大會及理、監事會議中,也用談化解干戈,並對體育記者的訪問,知無不言的坦率,也是歷任體協理事長中所沒有的,並榮獲1989年國內十大體壇風雲人物。 在中華奥會主席任內,他全面拓展臺灣的國際體育交流,1989年和中國奥會訂協議,確立我國運動團隊中文名稱為「中華臺北」,一手促成中華青年操隊「登陸」參與競技,開啟兩岸體育交流模式,稱得上是臺灣體育邁向國際化的先鋒。他在國際上積極維護臺灣參與國際體育活動權益,也於1991年當選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委兼財委員會主席至今,是最資深的亞奥會執行委員。在提升臺灣運動競技水準、建立獎勵制度、培育體壇人才、推廣全民運動,也讓他成為臺灣體育蓬勃發展的重要推手。他榮獲體委會終身就獎,是他從政界轉戰體壇後的貢獻,如左營國家運動訓練中心、體育聯合辦公大樓、北部訓練中心的奠基,全國運動會前身的臺灣區運會舉辦多年,成為體壇最重要舞臺,皆是他一手擘劃。

    更多內容
  • 體育新思維的催生者 邱金松

    體育新思維的催生者 邱金松

    影片說明 收合說明

    當國立體育大學前校長邱金松獲知體委會要把自己的生平故事編輯成冊時,他打趣地說:「介紹我只需要500字就夠了吧!」 貢獻體育教育40載,邱金松的故事豈是三言兩語可以帶過?回顧過往的歲月,從哇哇落地的嬰兒到活蹦亂跳的少年;從滿腹理想的青年,到有鴻鵠之志的留日學生;由學成歸國奉獻所學的大學教授,最後人生走到了大學院校中的最高職務-國立體育學院的校長。

    更多內容
  • 體育界的嚴父慈母 蔡長啟

    體育界的嚴父慈母 蔡長啟

    影片說明 收合說明

    對後輩而言,他是令人肅然起敬的嚴父;對學生而言,他則是溫暖可親的慈母,他就是蔡長啟。 民國19年,蔡長啟出生彰化縣溪湖鎮,中小學時曾受日本教育。畢業於師大體育衛生教育學系,回到母校彰化中學擔任體育老師。 在蔡長啟的帶領下,彰化中學的足球隊與田徑隊有著耀眼的成績。後來蔡長啟擔任訓導主任,認真負責的他,總是在下班後騎著腳踏車,在學校附近巡視,保護學生免受他校學生欺 負,並防杜學生在街頭遊蕩,許多人笑說,學校聘任他等於是請到一位免費的24小時警衛。 民國55年,蔡長啟赴日留學一年,回國後任教於臺灣體育專科學校,沒多久便被延攬到教育部,成為臺灣第一位體育司副司長,後又接任司長,在任內推動全民體育,並制定中正及國光體育獎章,影響深遠。

    更多內容
  • 體育的播種者 許義雄

    體育的播種者 許義雄

    影片說明 收合說明

    民國27年11月11日許義雄出生於雲林縣水林鄉(原臺南州北港郡水林庄),因為家境窮困,從小深知唯有讀書能夠出人頭地。窮困年代,人人都以進入師範學校為第一目標,民國44年,許義雄就臺南師範普通科,曾是南師排球校隊,擔任舉球員,這唯一的體育淵源,引導他進入體育領域。 畢業後,許義雄被派任母校雲林水林國小,服務4年後,考上師大體育系。由於對寫作的熱愛,他一度爭取轉系,後經恩師吳文忠勸留才終於留在體育系。而後勤於治學,知所進取,深得師長信任。民國57年,許義雄退伍後即獲聘返回師大擔任助教一職。 民國60年,在師長鼓勵與自我期許下,許義雄考取公費赴日留學。學成歸國後,參與教育部體育司諸多專案研究策畫,對國內體育的發展有了實際的觀察與體悟。

    更多內容
  • 鐵血教官 曾紀恩

    鐵血教官 曾紀恩

    影片說明 收合說明

    曾紀恩出生於民國11年10月23日,為屏東縣內埔鄉美和村人,於空服役時,在臺中水湳機場接收日本人所遺留的棒球器具,開始組成空軍棒球隊,自此與棒球下不解之緣。 他身兼球員、隊長及教練,多次帶領球隊出國比賽。治軍嚴謹,因而擁有「鐵血教官」的名號,獨特的「擊掌」方式,也成為他的個人特色。 民國60年,曾紀恩受屏東美和中創辦人徐傍興之邀,先後擔美和少棒、青棒棒球隊教練,美和中學棒球隊在他的訓練下,多次代表國家在世界錦標賽中冠。

    更多內容
  • 臺灣運動科學之父 陳全壽

    臺灣運動科學之父 陳全壽

    影片說明 收合說明

    出生於9月9日體育節的陳全壽,這生註與體育有緣。 再鄉間成長的陳全壽從小就被鍛練出良好的體能,國小時期被發掘出田徑天份,中學時屢屢在比賽中奪牌,進而開始參加十項運動,初試啼聲便拿下佳績;可惜陳全壽總因為各式因素影響,在國際大賽中鍛羽而歸。 但陳全壽並沒有因此斬斷他與體育的淵緣,自小又會運動又會讀書的他轉換跑道,開始進入運動科學領域,並遠赴日本求學,獲得運動生理學碩士,更拿到醫學博士學位,能有如此 成就,堪稱是體育界的奇葩。 陳全壽在日本任教數十年,擁有極高的術地位及聲望,並以運動科學為出發,研發多項專利;他樂於助人,留學日本的臺灣運動員幾乎都曾受過他的照顧,他對留學生的關愛,就宛如他們在日本的父親一樣。 民國83年,陳全壽獲邀返國接掌國立體育學院教育研究所所長;民國93年再任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主委,運用其在運動科學領域的專業,使臺灣選手在亞奥運等國際重要賽事皆有相當優秀的成績。

    更多內容
  • 無懼的勇者 徐亨

    無懼的勇者 徐亨

    影片說明 收合說明

    國際奧會榮譽委員徐亨於民國97年8月底,在參加北京奧運時,雖因身體不適,但仍堅持其有始有終的精神,一直到奧運結束才包機返臺,並由救護車直馳臺北榮民總醫院進行治療。然而因為年事已高,在尿毒症、肺炎合併敗血性休克的狀況下,產生急性心衰竭,於民國98年2月3日病逝,享年98歲,並於同年的3月16日舉行告別式。公祭結束之後,徐亨的大體火化後奉厝在五指山的國軍公墓忠靈塔。 徐亨生前交游廣闊,告別式到場致意的包含黨、政、軍、體育界、紅十字與僑聯總會等僑團代表及各界人士,前總統馬英九先生也親自致上「耆勳仁壽」輓聯並頒贈褒揚令。 當天由國際奥會委員吳經國、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主任委員戴遐齡、中華奧會主席蔡辰威與曾獲得奧運銅牌的紀政等人,為徐亨覆蓋國際奧會五環旗,他是臺灣首位獲得覆蓋國際奥會 五環旗的人士,也彰顯出其對國際體壇的貢獻。 徐亨於民國59年當選國際奥會委員,至民國77年退休轉任榮譽委員,是國際奥會第二資深的委員。國際奧會在得知他逝世的消息後,亦降半旗哀悼,顯示徐亨在國際體壇所受到的尊崇地位。

    更多內容
  • 創早312奇蹟的高球名將 謝敏男

    創早312奇蹟的高球名將 謝敏男

    影片說明 收合說明

    60、70年代,是臺灣高爾夫球運動最輝煌的時期。藉著這麼一顆小白球,高爾夫名將為臺灣創造出許多傲人的成績,是除了少棒、木蘭女足和紀政之外,第4項在國際上高曝光度的運 動。 臺灣高爾夫運動,始於臺灣高爾夫俱樂部,也就是老淡水球場。從日據時代一直到臺灣光復,漫長的83個年頭裡,培育出無數高球名將,從「高爾夫球父」的陳金獅、老一代的陳 清水、林萬福,到謝永郁、陳清波、呂良煥、謝敏男、郭吉雄、涂阿玉等名將,都出身自淡水球場,可說是臺灣高爾夫球的搖籃。 謝敏男,高爾夫球生涯的開始是在民國51年國慶盃比賽,獲得亞軍的他在民國53年首度進軍業餘選手最重要的國際大賽-在羅馬舉行的艾森豪世界高球賽,謝敏男一鳴驚人,拿下臺灣參加比賽以來第一次的個人冠軍,因而震驚國際高球界。

    更多內容
  • 飛躍羚羊 紀政

    飛躍羚羊 紀政

    影片說明 收合說明

    60年代的臺灣,除了少棒之外,大家最關注、也最引以為傲的人,就是紀政。紀政是我國第一位獲得奧運田徑銅牌的亞州女性,世界體壇譽為「黃色閃電」與「飛躍羚羊」。 從初中時期,第一次脫鞋光腳的紀政參加中上運動會,拿到女子跳高第一名,開啟了她體育生涯的扉頁。後來在「田徑之父」關頌聲的慧眼賞識下,紀政入選我國參加1960年羅馬奧運的代表隊選手,從此她在田徑場上逐步努力,向夢前進。 民國52年,為了在國際體壇上爭取更佳表現,紀政成了繼楊傳廣之後,第2位被送出國訓練的中華民國選手。 在專業的訓練下,紀政的天分與實力獲得發揮,在國際賽會屢獲佳績,民國58年至民國60年間,更連續獲英、美、法等國頒發「世界最傑出女子田徑選手」及「世界最佳運動員」的榮銜。

    更多內容
  • 為奧林匹克教育奉獻的籃球教練 湯銘新

    為奧林匹克教育奉獻的籃球教練 湯銘新

    影片說明 收合說明

    民國17年,湯銘新出生於江蘇鎮江,從小活潑好動,讀書期間正是中日抗戰之際,年輕好動的他把籃球當成抒發情緒的方式之一,也因此愛上籃球。 湯銘新出生於抗日戰亂時期,在艱困的環境成長,受盡磨練與煎熬,使得湯銘新體驗到人生需擁有奮鬥的精神(Spirit),心智(Mind)的培養及健全的體魄(Body),因此湯銘新本著德智體均衡發展的目標,在體育教育工作的崗位上努力奮鬥。 民國37年,湯銘新來到臺灣,因為對籃球愛好,先後擔任臺大及師大的籃球教練。民國56年10月,湯銘新應美國國務院的邀請,赴美國訪問學校體育及奥林匹克活動,歷時半年共訪問31州,25所著名大學,並參加5次教練、國際裁判研究會,獲益良多,增廣視野,奠定日後參與國際體育的基礎。 湯銘新為推廣帶動臺灣體育運動,不遺餘力。他多次參與率領臺灣各項體育國家代表隊四處征戰,資歷完整,經驗豐富,迄今幾無出其右者。

    更多內容
  • 亞洲鐵人 楊傳廣

    亞洲鐵人 楊傳廣

    影片說明 收合說明

    楊傳廣出生於民國22年7月10日,為臺東市馬蘭部落的阿美族人。他在運動上無人可及的成就,和他一輩子為臺灣田徑界犧牲奉獻的精神,造就了他在臺灣及世界體壇上可抹滅的地位。 1954年第2屆馬尼拉亞運,臺灣舉行資格選拔時,楊傳廣原來成績未達標準,但是選拔委員認為他頗具潛力,因此特別錄取,並且獲得參賽資格。而楊傳廣也不負眾望,以5,454分的比賽成績獲得第2屆馬尼拉亞運男子十項金牌,為我國首面亞運金牌,當地報紙以「ASIA IRON MAN」來讚譽楊傳廣絕佳的表現。從此,「亞洲鐵人」就成為楊傳廣的代名詞。

    更多內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