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影音

藏品數:共有 85 筆資料
  • 人物訪談影片長版-林月香

    人物訪談影片長版-林月香

    影片說明 收合說明

    臺東縣阿美族人,初中時加入田徑隊,高中時受宋彥雄引薦至體育名校屏東東大中學(現屏東縣私立陸興高級中學)。其擅長100公尺跨欄及跳遠項目,曾蟬聯8年冠軍頭銜,亦多次代表我國參加國際賽事,囊獲4銀4銅合計8面獎牌。1973年赴日本名古屋中京大學體育系深造,打破日本女子55公尺室內低欄紀錄;1976年入選我國蒙特婁「奧林匹克運動會」田徑代表隊。返臺後1979年受聘於左營訓練中心,身兼教練與選手,為國家效力。1981年起服務於高雄師範學院(現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因其表現優異,左營訓練中心借重其長才,將其借調至中心擔任田徑教練直至1988年。重返故鄉後林月香從事基層訓練,終身奉獻體育,為臺灣培育人才。

    更多內容
  • 人物訪談影片長版-林坤炎

    人物訪談影片長版-林坤炎

    影片說明 收合說明

    臺南佳里人,自年少受家人以及村裡的長輩啟發,承其師父丈人叔黃熙煌一脈之套路,有拳、棍之套路、兵器演練,也至多處奮發學習,例如: 番仔寮楊新枝師父一脈之套路…等,到了40多歲開始學習太極拳。自1979年起擔任南勢九龍殿宋江陣總教頭,並多次被聘任為教育部體育署「全國各級學校民俗體育競賽」之武陣裁判,2018年更帶領南勢九龍殿宋江陣獲頒「臺南市傳統表演藝術證書」,2020年擔任臺南佳里「少年宋江陣暑期夏令營」指導教練,除此之外更自發社區授課,致力延續地方百年宋江陣。

    更多內容
  • 人物訪談影片長版-余松根

    人物訪談影片長版-余松根

    影片說明 收合說明

    1949年出生於臺南,自南新初中(現南新國民中學)畢業後,時常到新營糖廠的網球場觀看並協助撿球,而後獲得邀約加入練習,於1965年開啟與軟式網球(以下簡稱軟網)的第一次接觸,高中畢業後受到家人鼓勵,考取臺灣省立體育專科學校(現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便專攻軟網運動,將其作為主要專長。畢業退伍後,進入柳營國中任教,至2004年才退休,期間除了擔任基層軟網球隊教練之外,也曾擔任過臺南縣軟網委員會(臺南市體育會軟式網球委員會)副總幹事。余松根投入軟網領域超過50餘年,從基層選手、球隊教練、國家代表隊教練、地方推廣組織到「中華民國軟式網球協會」,皆留下其推廣軟網的足跡,2019年更獲頒臺南市體育有功人員表揚大會「終身人員成就獎」肯定。

    更多內容
  • 人物訪談影片長版-廖達鵬

    人物訪談影片長版-廖達鵬

    影片說明 收合說明

    臺灣省立新竹師範專科學校(現國立清華大學)畢業後,於淡江大學攻讀電子工程,後來成為數學老師。27歲開始研究民俗花式跳繩,將大學時做實驗用的「示波器」上起伏有致的sin波形線條,設計出由平面變為立體之花式跳繩。研究跳繩略有心得後,繼續鑽研扯鈴及陀螺,終將與繩有關的特技發展為新時代所接受並發揚光大,於1987年榮獲教育部社會教育司主辦的民俗技藝類「薪傳獎」。除了技藝的創新,在扯鈴的用材上也研發出塑鋼扯鈴、安全扯鈴,並編寫《國民中小學民俗體育運動跳繩及扯鈴》教材、《高中民俗體育教材之跳繩及扯鈴篇》。廖達鵬訓練指導的民俗技藝團,不僅在國內屢獲冠軍,並多次赴五大洲美、日、菲及東南亞等國訪問表演,其出神入化的技藝,常令外國友人稱奇不已。曾任基隆中正國中導師、輔導主任、教務主任以及校長,在校服務長達33年,退休後仍持續在中正國中民俗班擔任教練,至2021年,推廣民俗體育已達40多年,被譽為「民俗體育之父」。

    更多內容
  • 人物訪談影片長版-孫國揚

    人物訪談影片長版-孫國揚

    影片說明 收合說明

    自小眷村長大,原想進空軍幼校實現飛行員的夢想,然因身體上的限制而遭淘汰,本身又對運動抱有熱情,因緣之下轉與體育結緣,就學期間參加過許多運動項目因未有教練指導而成績不理想。1968年任教屏東私立東大中學(現私立陸興高級中學)開始自學進修訓練方法,將對運動的熱忱投注於栽培體壇人才上,就此踏入教練的行業。前後栽培過許多運動員,如陳德宗、林素琴、林月香、郭燦星、王阿妏、丁春枝、簡坤鐘、李孟如、王榮華、沈裕盛、張政治、黃啟煌、黃盛泰、古金水、李木財、林亞筑等。1981年進入臺灣省立體育專科學校(現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就讀。1983年受聘左營國家訓練中心培訓國手,在歷屆「亞洲錦標賽」、漢城「奧林匹克運動會」皆任國家代表隊教練領軍征戰,獲獎無數。然因1990年北京「亞洲運動會」表現不佳,引咎離開體壇。但其仍懷抱對體育的熱忱,陸續於1999年亞太「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2001年羅馬「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與2005年墨爾本「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率領國家代表隊奪得佳績。2003年經友人推薦至花蓮縣私立國光高級商工職業學校,培育東部體育健將努力。他全年無休,以校為家,隨運動員住校、訓練,獲得「得體育癌的教練」封號。

    更多內容
  • 人物訪談影片長版-鄭國平

    人物訪談影片長版-鄭國平

    影片說明 收合說明

    鄭國平雖自小家境窮困,卻仍奮發向上積極進取,把握機會展現個人長才。1973年進入臺灣省立體育專科學校(現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擔任助理教練,開啟他40多年的排球奉獻之路。1978年考取國際排球教練後,開始長達30多年的教練生涯。他「以身作則、適才適所」的原則更為其創下臺體男子排球隊史上的二連霸佳績,帶過之選手、學生至今遍佈全臺各國高中、大專院校擔任教職、教練等。1981年鄭國平外派至中南美洲進行排球外交,對我國國際間體育交流有著卓越的奉獻。同時深受當地文化渲染,將當地的音樂律動氣氛融入國內體育教學中,創新教學型態,發展出獨具個人特色的樂趣化體育教學。除了教學外,亦長期致力推廣與主辦排球賽會的社會體育組織工作,並因其穩健臺風與極高的親和力,接任過無數賽事、慶典司儀之職,退休後仍到臺中各樂齡學院開課教授長者運動課程,一生無私奉獻於體育教學中。

    更多內容
  • 人物訪談影片長版-林正常

    人物訪談影片長版-林正常

    影片說明 收合說明

    1945年出生於臺南,早期為臺灣110公尺跨欄選手。1964年起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以下簡稱臺師大)體育學系(現體育與運動科學系)接受學士與碩士學位教育,主修運動生理學。1971年開始在臺師大服務,1976年赴日本東京教育大學研習運動醫學,於1985年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完成哲學博士學位。在臺師大服務期間,曾任體育學系所主任,開創臺灣第一個體育博士班。2004年自臺師大退休後在中國文化大學繼續服務,擔任所長一職至70歲終結教職。先後擔任「中華民國體育學會」與「中華民國運動教練協會」理事長,並創立「臺灣運動生理暨體能學會」,並與中國大陸、香港學者共同成立「華人運動生理與體適能學者學會」,擔任副會長與顧問。長期戮力於運動生理學領域的研究,出版相關領域專書譯著,含修訂再版共41冊。為推廣科普教育,與學生創立「運動生理學網站」,深深影響我國運動生理學學術發展。先後榮獲教育學術團體聯合年會「木鐸獎」、教育部「教學特優教師獎」、嘉義中學第1屆傑出校友、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百年傑出華人校友,於2017年獲頒教育部「終身成就獎」。

    更多內容
  • 人物訪談影片長版-陳定雄

    人物訪談影片長版-陳定雄

    影片說明 收合說明

    1944年出生於彰化,從13歲開始踢球、18歲以足球專長考進臺灣省立體育專科學校(現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以足球專長畢業,先赴日本東京教育大學專攻歐洲學校體育制度史以及研究所攻讀美國體育思想史,後再赴美國奧勒岡大學體育研究所攻讀體育行政,32歲深造回到臺灣後,受當時的臺灣省立體育專科學校的校長-周鶴鳴招聘,從1976年起即在臺灣省立體育專科學校(現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任教,擔任足球專長老師及女子足球隊教練,體育行政、運動哲學為其專長,專研於運動員的體能活動,撰寫多本以體能為運動之本之著作,在體育圈中廣為流傳,對足球投注心力名聞體壇。1984年被延攬為國家女子足球隊的教練,在國家隊實施強調基本動作的訓練方法,帶領足壇取得佳績,更被跆拳道國家隊請去指導上課擔任體能教練,1986年被時任「中華民國田徑協會」的總幹事-紀政,邀請接任訓練組組長,爾後上任國家奧運田徑培訓隊總教練。2009年從國立臺灣體育大學(現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以下簡稱臺體大)36年的執教生涯屆齡榮譽退休,仍被母校臺體大聘回兼課指導學生,2014年屆滿70歲時,正式二度從母校臺體大榮退教職。2020年發表由前民生報資深體育記者-何長發執筆,為陳定雄寫下《臺體傳奇教授陳定雄悲壯美人生》。

    更多內容
  • 人物訪談影片長版-翁明輝

    人物訪談影片長版-翁明輝

    影片說明 收合說明

    木球創始人,1990年因父親需要休閒散步而在臺北市士林內雙溪買地,開始建設後花園。從高爾夫球取得靈感,創造具有臺灣本土特色的木球球具,以啤酒瓶概念做球桿、球門柱,高腳杯概念做球門杯。於1992年研創成木球運動,隔年成立中華民國木球協會,制定木球規則開始大力推廣木球運動。1994年成立「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木球委員會」,1999年成立「亞洲木球總會」、「歐洲木球聯盟及國際木球總會」,開始有計畫性地以亞洲為據點向各地推廣。2004年開始舉辦「世界盃木球錦標賽」,2007年獲外交部頒贈「外交之友紀念章」,2011年獲教育部頒贈「三等教育文化專業獎章」、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現教育部體育署)頒贈「體育推手獎」。2021年獲教育部頒贈「一等教育專業獎章」並於同年獲教育部體育署體育運動精英獎頒贈「終身成就獎」。

    更多內容
  • 人物訪談影片長版-劉錦池

    人物訪談影片長版-劉錦池

    影片說明 收合說明

    非體育科班出身的劉錦池,從小喜歡籃球,就讀省立臺南師範專科學校(現國立臺南大學)時曾擔任籃球校隊隊長。於1969年進入七賢國中執教,次年學校成立籃球隊,由他擔任教練組訓。七賢女籃在他的帶領之下,縱橫國中女子籃球30餘年,為國家培育不少知名球員。1981年獲教育部肯定,七賢國中被指定為發展女子籃球的重點學校,表現優異的七賢女籃更於1982、1985及1993年三次奉派赴瑞典參賽,並於1990、1994、1995、1996及2015年五度赴芬蘭參加分齡賽。劉錦池對球員無論在球場或生活皆嚴格要求,因而被號稱「姥姥」。自教職退休後,高雄市教育局為表揚其推展籃運的功績,為其舉辦了名為「姥姥盃」的籃球賽事,至今已歷經17屆成為南臺灣膾炙人口的重大籃球賽事。

    更多內容
  • 人物訪談影片長版-李武男

    人物訪談影片長版-李武男

    影片說明 收合說明

    1942年出生於屏東,擔任拳擊選手生涯曾獲6次「全國錦標賽」冠軍,早年曾加入台鵬拳擊隊,更曾代表臺灣擔任奧運領隊。從選手生涯退休時,開始擔任拳擊教練,任教於東大中學(現屏東縣陸興高級中學),憑著本身豐富的比賽經驗,育才無數,成績斐然,連續3屆獲得「臺灣區中等以上學校拳擊錦標賽」高中組團體冠軍,學生多人獲保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化大學、輔仁大學、臺北市立大學(原臺北市立體育學院)等,學生們畢業後分發各國中、高中、繼續作育英才之工作;在教職生涯後,更考取保安特勤警察,擔任前臺北市長、中華奧會主席張豐緒之隨扈,接著擔任前省主席林洋港、前總統李登輝之隨扈,最後以總統府編審、九職等公務員身分辭職。李武男一生熱愛拳擊運動,更出錢、出力培養選手,深耕基層,近年來臺灣拳擊運動之蓬勃發展,國際賽事成績大幅提升,都由他親力親為,2021年更獲頒教育部體育署第13屆「體育推手獎特別類特別獎」的肯定。

    更多內容
  • 人物訪談影片長版-陳南

    人物訪談影片長版-陳南

    影片說明 收合說明

    非體育科班出身的陳南,從教50多年,以身作則努力不懈,不時汲取新知應用於網球訓練,成為臺灣網球界家喻戶曉的金牌教練。在1972年受同事陳玉俊指導才正式接觸軟式網球。1978年陳南調任中山國小,組訓巧固球隊,次年帶隊赴歐參賽,因通關時遭受刁難,回國後決定組訓軟網,以提升臺灣運動競賽實力來提高國際地位。1984年揮軍國際,在以亞洲為主的「世界青少年軟式網球賽」中大獲全勝,之後陳南並未止步於此,打算挑戰更具難度的硬式網球。1989年起,成功扣關國際網壇,其子弟兵勢如破竹,為臺灣網壇寫下奇蹟,培養出楊宗樺、謝淑薇、詹詠然等臺灣網壇領軍選手,影響了幾代網球人的成長。曾任「台維斯盃」、「全國運動會」、「多哈亞洲運動會」中華臺北隊網球總教練。2007年榮獲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第12屆傑出校友,2008年入圍「體育運動精英獎」最佳教練獎,2017年榮獲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頒贈「杏壇芬芳獎」。

    更多內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