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背景說明
大專體育總會是由全國大專院校組織而成,前身名為「臺灣省專科以上學校聯合會」,於1957年(民國46年)在臺北市成立,1966年(民國55年)更名為「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名稱沿用至今。設立主旨在以體育學術研究及運動競賽等活動,促進體育學術和運動技術之進步,並藉以增進各校體育同仁及同學間之感情,進而與世界各國取得學術文化之交流。首任會長學校為臺灣大學,任期一年,之後由師範大學、成功大學等校陸續接辦。至第13屆1969年(民國58年)由清華大學接任會長學校,始發行第一期公報,上圖即為第一期公報的封面頁。此後會長學校任期改為兩年。回顧臺灣光復初期1947年(民國36年)時,全省僅有臺灣大學以及3所省立獨立學院:省立臺中農學院、省立臺南工學院、省立法商學院。1957年臺灣大學擔任會長學校時,只有12所會員學校;到了2000年(民國89年),入會的大專會員學校已達153所,第42屆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於2009年(民國98年)5月2-6日在臺灣師範大學舉行,競賽種類共有12項。參賽的大專校院已經到達167所,共5799名選手參加。 大專體育總會的任務有五項:一、關於大專院校國內外校際運動競賽、活動之舉辦與輔導;二、關於大專院校國內外體育教學及學術研究發展事項;三、關於大專院校優秀運動選手之選拔、培訓、參賽事項;四、關於大專院校國際體育交流活動之推展事項;五、關於其他大專院校體育活動之推廣事項。(圖:張素珠;文:吳秀英、張素珠) 五、參考資料王同茂(1992,8月)。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沿革。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編印總會年鑑。頁1-7。臺灣世紀體育老照片(2001)。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發行 大專體育總會由全國大專校院組織而成,前身名為「臺灣省專科以上學校聯合會」,於1957年(民國46年)在臺北市成立,1966年(民國55年)更名為「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名稱沿用至今。設立主旨在以體育學術研究及運動競賽等活動,促進體育學術和運動技術之進步,並藉以增進各校體育同仁及同學間之感情,進而與世界各國取得學術文化之交流。首任會長學校為臺灣大學,任期一年,之後由師範大學、成功大學等校陸續接辦。至第十三屆1969年(民國58年)由清華大學接任會長學校,始發行第一期公報,上圖即為第一期公報的封面頁。此後會長學校任期改為兩年。回顧臺灣光復初期1947年(民國36年)時,全省僅有臺灣大學以及三所省立獨立學院:省立臺中農學院、省立臺南工學院、省立法商學院。1957年臺灣大學擔任會長學校時,只有十二所會員學校;到了2000年(民國89年),入會的大專會員學校已達153所,今年第42屆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於2009年(民國98年)5月2-6日在臺灣師範大學舉行,競賽項目共有12項。參賽的大專校院已經到達167所,共5799名選手參加。 大專體育總會的任務有五項:一、關於大專校院國內外校際運動競賽、活動之舉辦與輔導;二、關於大專校院國內外體育教學及學術研究發展事項;三、關於大專校院優秀運動選手之選拔、培訓、參賽事項;四、關於大專校院國際體育交流活動之推展事項;五、關於其他大專校院體育活動之推廣事項。(圖:張素珠;文:張素珠、吳秀英) 五、 參考資料: http://www.ncpfs.gov.tw/museum/museum-1-1.aspx?No=172 行政院體委會網頁。王同茂(1992,8月)。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沿革。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編印總會年鑑。頁1-7。